港影:若有《无双2》,合该谁人潇洒,又谁至绝境?

「在文字中证道。——唐泪」昔年一部《无双》。李问骗足观众两个小时,言辞闪烁,真假莫辨。众所周知,他凭空捏造出一个“画家”吴复生,将制造伪钞、杀人越货等多桩罪责,皆推诸其身,最终从容脱罪。其诡谲多面,令人印象尤其深刻。而吴复生的气场、绅士与完美形象,也令观众击节赞之。那么,若有《无双2》。可否颠倒之?先讲个题外话。电影票房,与影片类型的关系非常大。从票房角度去讲,喜剧、动作、警匪或者特效等典型商业片,先天就会高于小众、文艺、现实题材类型电影。但这个前提,通常被一些人有意忽略或者掩盖。坊间关于票房号召力的争端,大略如此。比如许多年前,见到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,“不明白《C+侦探》这样的电影,票房那么差劲,也值得拍续集?”《C+侦探》是什么类型的电影?悬疑+惊悚。而在当年的电影市场,破千万的《C+侦探》,就可以被称作“成绩良好”,数年后两千五百万票房的《B+侦探》,更被称作“有望突破惊悚片瓶颈”,因为昔年的华语惊悚片,天花板票房也就三千万。所以讨论票房,要先看类型。而《无双》是什么类型?其基本资料标注,是“动作、悬疑、犯罪”。但事实上呢?如果看过电影,就应该知道,这部电影的标签,从优先级来讲,其实应该是“悬疑、犯罪、动作”这样一个顺序,而“动作”要素,仅为点缀。故而有部分挑剔的影迷,认为电影应该“砍掉”画家集团与“将军”火并的那场戏。从逻辑上来讲,这似乎颇有道理。不过这就有点不懂电影了。《无双》这部电影,之所以会是某种意义上的“天花板”,就在于,它是“商业与文艺”双相均衡的典范之作。关于此节,尽可以与诸多口碑之作对比。郭周二人,更辉映夺目。不过观影印象很有趣。有不少人,只看到郭富城“小人物”、“怂包”、“怯懦”一面,却转而忽视了李问这个角色,“偏执”、“狠辣”、“暴虐”、“无情”和“神经质”的另一面,又复盛赞周润发,气场强大、潇洒绅士、风度无双。甚至有人说,片末周润发“反转”表演小人物一面,神乎其技。该怎么看?我们应该从庄文强的话里去找答案。他说,拍发哥就像开法拉利,又讲,拍郭富城到第三天,就知道,郭富城的表演,超过了电影和自己的需要。该怎么解读?以正合,以奇胜。《孙子兵法·兵势篇》曰:“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海。”它其实也呼应了上文“商业与文艺”的概念。周润发的气场和“小马哥”附体,为电影之“正”,定义了《无双》的港片传统娱乐性一面,而郭富城的藏、险、诡谲多面与颠覆,则是“出奇”,令《无双》剧情之变,“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海”。虽则正反相生,但很显然,郭富城是整部电影的核心。无他。其角色掌控全局,而表演则出神入化。令人叹服。若有《无双2》。就该有正奇颠倒,郭周互换。才够有意思。剧情大概会是,李问“假死”远遁,大案完结,然机缘巧合之下,小人物吴志辉身上,却有惊天嫌疑,扣押突审发现,其不但多次行踪成疑,更与李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一场“谎言”与“反谎言”的较量,次第而来。早已暴露身份的李问,坐实江洋大盗身份,其凶威不可测度。疑点重重、警队底层的吴志辉,究竟为何竟当真,与李问扯上不可言说的关系,而吴复生此人,又究竟存不存在?警方誓要一查到底。不但要厘清吴志辉和吴复生的真伪,更欲万里辑凶,将李问绳之以法。这已可堪一场大戏。谁人潇洒,谁人又至绝境?《无双2》之趣,或就在于颠倒,可将已经讲过一遍的故事,再翻覆过来,人物的气场和秉性,不但颠覆,更同样虚实交杂。换郭富城来做大人物,而周润发去卑微低声。这本身就引人注目。行文至此,忽见有人传讯。却是一个刘德华拥趸,唤笔者去看一则张学友拥趸所列天王排名,评论区张刘黎三家混战,郭富城拥趸惯例缺席。这将是下一个话题?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热点
16+8轻断食/你做对了吗?
下一篇:富二代同命不同运,李兆会和王思聪到底差什么